首页 > 资讯

【环球快播报】江西赣州:增亮绿水青山的底色

来源:光明日报 2023-04-08 16:47:47

40多年前,这里植被破坏、红土裸露、沟壑纵横,被国内外专家称为“江南红色沙漠”。如今,这里绿水荡漾、青山锦绣、草木葱郁,是名副其实的“江南绿洲”。这,就是江西赣州。

治理崩岗,沙洲变良田


【资料图】

走进赣州市赣县区白鹭乡上塘村的小路农场,入眼都是苍翠的绿,漫山遍野的脐橙树,脐橙花香扑面而来。“过去,这里山光秃秃的,一下雨土壤大量流失,村民们苦不堪言。如今,崩岗沙洲变成绿洲良田!”农场主人谢小路感慨颇深。

赣州多山丘,特殊的土质产生一种名为“崩岗”的地貌。赣州也因此成为我国南方崩岗侵蚀最严重的地方之一。近年来,赣州市以“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”为抓手,运用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,按照宜草则草、宜果则果、宜游则游的原则,因地制宜采用“生态修复型、生态开发型、生态旅游型”三种方式推进崩岗治理,探索一套优环境、富农民、美农村的赣州经验。

来到瑞金市永红村山村林果开发基地,只见山顶植被郁郁葱葱,山腰梯田果树林立,山林间竹节沟、沉沙池沉积泥沙,山脚鱼塘水纹荡漾。这种“山顶戴帽、山腰系带、山脚穿靴”的水土保持措施,在信丰县等地广泛运用,为赣州乃至全国提供了水土保持的“赣州智慧”。

修复生态,荒滩成公园

上犹县樟树下村,一根根白色的管道把油石河水引到乡间田野,孩童们在河边嬉戏玩耍,一幅人水和谐的景象。

近年来,上犹县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,实施集中供水、雨污分流,集中处理污水和垃圾,整治畜禽养殖,改善村容村貌,提升人居环境质量,使荒滩草泽变成市民争相打卡的“网红”公园。

近年来,赣州把生态小流域治理与乡村振兴相结合,全面推动水土流失防治。全市清淤疏通河道、布设塘坝、种植水生净化植物、发展特色产业等,提高了河道、山塘调蓄能力和净水能力,形成独具赣州特色的乡村水美景观。

寻乌县的柯树塘水保生态园里,一排排油茶树迎风舒展绿叶,蜜蜂在花丛中飞舞……这,曾是寸草不生的废弃稀土矿山。近年来,寻乌县探索山上山下、地上地下、流域上下“三同治”模式,实现治理时间同步、空间覆盖、效果稳定,水土流失强度由剧烈降为轻度,水体氨氮含量削减89.76%,走出一条覆盖工业、光伏、农业等多方面的“生态+”治理发展道路。

强化监管,护航水土保持

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,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体系。

赣州市用好《赣州市水土保持条例》立法成果,不断完善市、县、乡、村“两横一纵”四级网络化监督管理体系,充分发挥体制优势,提高水土保持监管效能。坚持“属地管理、市县联动、部门联合”做法,实现全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全覆盖、常态化和规范化。

同时,赣州市创新监管手段,推进数字信息化监管,探索形成“准实时+精细化”的监管经验,为水土保持工作保驾护航。借助卫星遥感技术、大数据整合和无人机运用等信息化手段,赣州水土保持监管实现了“全领域”信息共享、“准实时”遥感监控、“精细化”项目管理。

如今,赣州市县两级通过建立水利、水保、自然资源等十几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工作机制,实现了定期汇总数据进行研判和分析,掌握生产建设项目“全生命周期”状态。

“我们将从加快体制机制建设、强化信息科技赋能、推进治理模式创新等多方面入手,奋力打造全国水土保持先行示范区‘赣州样板’,让赣州‘绿水青山’的底色更亮,‘金山银山’的成色更足。”赣州市水土保持中心党组书记、主任黄菊兰说。

(本报记者 王洋 李玉兰 胡晓军)

上一篇

上海嘉定货值近亿元的首票保税租赁业务落地,成本节约九成 环球热消息

下一篇

最后一页

为你推荐

最新热文